什麼時候該讓寶寶學習自己動手吃飯呢?
大人們可以開始著手啟蒙寶寶自己動手的興趣。
每個星期固定二天,會帶兩位小寶貝到早餐店【早餐約會】
米媽媽會先問他們想要吃什麼,一個有時說雞塊、一個有時說薯條(沒有常常吃喔)
餐點來時,他們會說燙燙,要等一下,要呼呼(吹涼)
好聰明喔,這兩個小寶貝
{胖最喜歡沾蕃茄醬、武最喜歡模仿胖}
▲胖,在一歲八個月時就會自己使用湯匙、叉子吃飯,也會用兩隻手扶著碗喝湯。
▲武,在一歲八個月時曾試著讓他自己吃飯,結果就坐著等米媽媽餵吃飯飯。
▲武,11月剛滿二歲時,要吃飯時會自己想要學胖一次拿湯匙,再次讓他試著自己吃飯,哇!!多試了幾次後他會自己大口大口的吃飯囉,也會自己喝湯。超感動的
寶寶用餐具,媽媽要耐心!
不要害怕寶寶把整張餐桌都搞得髒兮兮,不要強求我們的寶寶,而是應該循循善誘。
學習正確用餐,除了需要寶寶的准備,家庭環境的營造也同等重要,如果媽媽老是怕麻煩,而省略學習過程,或是因為擔心寶寶做不好而代勞,那麼在准備不足的情況下,寶寶自然學習不好。
媽媽訓練時也應考量寶寶的發展,以免使敏感的寶寶產生挫折感。不要動不動就責怪寶寶,應給予必要的鼓勵及適時的贊揚。等到寶寶1歲以後,手部肌肉的控制力和抓握能力較好之後,自然就會越做越好。
替寶寶准備一個固定的進餐位置,和適合他尺寸的餐桌和餐具,並替他圍上圍兜,以免弄髒衣服。此外,餐桌不宜鋪設桌布,以免導致寶寶分心或是不小心拉扯掉落。
使用寶寶專用的餐具,因為它可以增強寶寶進食的興趣。鮮艷明快的色彩會直接刺激寶寶的視覺器官,加上兒童餐具大都設計成精致的卡通造型,寶寶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住,並能從中產生愉快的心情。在寶寶天生的好奇心和強烈的駕馭欲望下,他可能會很主動地要求自己動手喂食,這樣就大大增強了寶寶進食的興趣。寶寶在一種新鮮明快的環境中進食,對他的身心健康都是十分有利的。
湯匙
一般在寶寶9個月時,就會開始對湯匙產生興趣,甚至會伸手想要搶媽媽手中的湯匙。此時媽媽就應該讓寶寶自己試著使用,以免錯過最佳培訓期。
碗
寶寶10個月以後,媽媽就可以准備底部寬廣的輕質碗讓寶寶試著使用。因為寶寶的力氣較小,所以裝在碗裡的東西不要超過三分之一;寶寶可能不懂一口一口地喝,媽媽也可以從旁協助,調整每一次的進食量。
2歲以後,媽媽就可以讓寶寶學習一手托住碗,一手拿湯匙吃飯了。這時,媽媽可以給寶寶一個輕而堅固、不易滑動且適合手形的碗,並先示范一次拿碗的姿勢給寶寶看,再讓寶寶模仿,比如將拇指腹壓在碗的表緣,小指以外的三根手指放在碗底邊緣等簡單動作。
杯子
寶寶1歲左右,媽媽就可以使用學習杯來教導寶寶使用杯子了。一開始應讓寶寶兩手扶在杯子三分之一的位置,再小心端起,以避免內容物灑出來。持之以恆,等到寶寶3歲左右,就可以非常自然地使用杯子了。
筷子
筷子的使用較為困難,屬於精細動作,建議媽媽等寶寶2歲以後再嘗試練習。寶寶要用專門小兒用的筷子,比較短而輕,寶寶容易掌握。媽媽可以手把手地告訴寶寶拿筷子的姿勢,都要用拇指、食指和無名指夾住筷子,並以虎口開合練習夾的動作。寶寶學習使用筷子的過程一直會持續到6歲,所以媽媽完全沒必要太過苛責。
STEP1:堅持度+耐性
剛開始時,寶寶很可能會因為無法靈活運用而大發脾氣,有些寶寶甚至會因為堅持度不足而放棄。學習用筷子吃飯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,一旦寶寶因為不順手產生厭煩情緒時,媽媽不能動搖,要努力培養寶寶的堅持度和耐心纔可以!
STEP2:手眼協調力
在使用筷子夾食物之前,離不開眼睛的視覺定位,即兩眼注視同一目標,再將它們分別所得的物像融合成具有三維空間完整的像。這一過程看似簡單,但需要兩眼外肌的平衡協調。因此,經常使用筷子能促進視覺的發育,對於預防寶寶斜視和弱視都是大有幫助的!
STEP3:手部肌肉
抓握湯匙需要大、小肌肉的配合,用筷子夾食物,牽涉到肩部、胳膊、手掌、手指等30多個大小關節和50多條肌肉的運動。科學家研究證實,人的大腦皮質和手指相關連的神經所佔面積最廣泛,大拇指運動區相當於大腿運動區的10倍,可見手和大腦有千絲萬縷的聯系。
留言列表